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2023-07-03 ╱自由時報 ╱第A13T版 ╱台北基隆焦點 ╱魏瑾筠
〔記者魏瑾筠/台北報導〕台北市約有廿三萬名學子吃承攬業者提供的營養午餐,但有家長發現教育部「校園食材登錄平台」中,北市國中、小營養午餐有許多食材是中國食材及標示不明食材,離譜的還有蝦仁炒麵登錄的食材只有「蝦」沒有「麵」,引起家長憂心孩子在校園內究竟吃了什麼?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對此表示,將督導廠商應每日核實登錄,且即時更新相關資訊,避免產生誤解及疑慮。
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指出,有家長舉士林區某國小為例,光是五月就吃了八次中國產地食材,除了中國食材,還出現多項「產地不明」的誇張現象,更離譜的是,平台登錄的水果是「芭樂」,結果秀出的卻是「火龍果」,甚至還有「黑糖饅頭」登錄成「白饅頭」、蝦仁炒麵登錄的食材只有「蝦」沒有「麵」。
陳怡君批評,教育局對營養午餐把關如此鬆散,讓來歷不明的食材被孩子吃下肚,簡直是拿小朋友健康在開玩笑,要求應全面徹查營養午餐是否有登錄不實、甚至登錄偽造情形,並要求廠商以台灣食材為主。
教育局表示,全市共有二一三校採用「台灣優良農產CAS」、「產銷履歷TAP」或「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」的「三章一Q」,經認證國產可溯源食材產品,去年使用比例達九十七.五%,其中校園午餐食材的肉類與蛋類,一律採用國產在地且具「三章一Q」認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