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2023-07-03 ╱聯合報 ╱第B2版 ╱北市宜花要聞 ╱記者鍾維軒/台北報導
校園食品安全受重視,北市「校園食材登錄平台」未清楚標示營養午餐的食材來源,被發現有來自中國大陸的食材透過台灣廠商「過水」,無認證標章含混過關,其他還有登錄錯誤、未標示食材來源等問題,引發家長擔憂。北市教育局回應,會督導廠商每天核實登錄,避免產生疑慮。
民進黨北市議員陳怡君接獲家長陳情,指出「校園食材登錄平台」隨處可見營養午餐來自中國食材,卻透過台灣廠商過水、無認證標章也可含混過關、部分食材只有名稱卻無其他資訊,如此營養午餐把關鬆散,來歷不明的食材吃進孩子肚裡,讓家長不放心。
陳怡君舉例,士林區某國小在5月就吃了8次中國產地食材,而台北市各國小除了有來自中國食材外,還出現多項產地不明問題,像是平台登錄水果「芭樂」,秀出圖片卻是「火龍果」、「黑糖饅頭」登錄成「白饅頭」、蝦仁炒麵登錄食材只有蝦,沒有「麵」,甚至出現營養午餐每道菜只有食品名稱,沒有標示任何食材來源,萬一不慎食品中毒,該如何追查來源?
陳怡君說,營養午餐常使用中國的食材,價格雖比台灣便宜,但也沒有差很多,北市府應全面徹查校園營養午餐是否登錄不實、登錄偽造,也應該要求廠商以台灣食材為主,或以營養價值相似食品代替。
對此,北市教育局回應,台北市校園與午餐廠商配合中央政策,每天必須至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台,登打午餐菜色及食材進貨等資訊,未來會再要求各校督導廠商核實登錄,並請台北市餐盒食品公會協助向廠商宣導及時更新相關資訊,避免造成家長疑慮。